約翰遜說,如此長者在財務上被虐待的情況每天不斷上演,而且是跨族裔的普遍現象。
約翰遜說,說不同語言或來自不同文化的長者,雖然在受虐問題上有些差異,但不管是什麼族裔,長者被虐發生最多的類型均是財務虐待,其次是情緒虐待,而遭受到肢體虐待的長者則相對比較少。
她認為,大溫樓價愈來愈高,對長者虐待問題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,許多長者與子女相處的問題,均與房屋問題有關。
她說,曾有一名長者由於年齡大逐漸忘東忘西,這時她聽從子女建議,授權子女代為處理銀行事宜,子女以買房屋,首期不夠為理由,陸續自銀行帳戶取錢,直到有一天,她才發現銀行的錢所剩無幾。
「華人社區響應網絡」統籌歐瑞蓮則說,近六成自中國申請到大溫居住的父母均為鰥寡,他們語言不通又愛子心切,也很容易成為財務受虐對象。
她又舉一例說,例如有老人家已經到了可領政府老人金的年齡,卻常聽到她需要向兒子拿錢,每次要幾十元。在其他朋友詢問了解下,才知道原來該老人家不懂英文不知如何申請老人金,而請兒子代勞,兒子填了自己的銀行帳戶作為轉帳帳戶,因此每個月的老人金都在兒子手裏。後來經過其他朋友的協助,才通知了加拿大服務部(ServiceCanada),將老人金直接匯進該老人的戶頭。
根據省衛生廳的統計,本省約有4%至一成的長者遭到一定程度的財務、肉體、情緒及性剝削,歐瑞蓮說,由於很多長者受虐個案均未報警或驚動社工,使得統計數字可能嚴重低估實際情況。